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物质的丰富要靠企业家的创新与生产,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企业家的回报就是财富向企业家归集,这种归集一般会产生巨大贫富差距,资源会进一步向手里握有优势资源的靠拢,形成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社会想象,于是一些正常的社会结构中会用一种税收的调节机制来进行财富分配的调节,来舒缓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比如西方的遗产税,这种税一般会以逝者一半的财富参与社会再分配。再一种就是企业家自己自发以为,一个不稳定的社会会摧毁企业家已有的财富,于是用一种赎买的形式来为社会提供一些服务,于是企业家做慈善就成了一种对社会不满情绪的赎买。
 
这次特朗普的减税政策虽获得参众两议院的基本通过,但这个减税法案却遭到美国企业界富豪们的普遍反对,其实减税法案是在为企业减负,按说美国税改最大收益者为大公司、高收入阶层,可是特朗普的减税却没有赢得美国富人们的称赞,甚至有四百多个富豪联手写信给特朗普,其中有金融大鳄索罗斯等,称不同意减税计划, 他们不领情的理由是美国富人已经很富了,不必要给他们减税,现在美国有1%的人口,已经占有42%的财富,也不必要再拉大贫富差距,怀疑税改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企业家反对为自己减税,这个举动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世界上还有不为利益所动违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规律,这个太需要脑洞大开。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一般以西方企业家是剥削者,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政治经济学中称资本家宁愿把多余的牛奶倒入河里也不愿接济那些贫苦百姓,于是那个年代的人当时对资本家深恶痛绝,觉得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天生就是蛇蝎心肠,是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想象我们小时候食不果腹,不要说牛奶,就是稀饭也不是顿顿都能吃上的,所以觉得那些牛奶倒掉的确可惜,痛恨资本家在暴殄天物,后来渐渐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渐渐学会怀疑,渐渐学会了证伪。于是对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时期为什么要把牛奶倒入河里有了重新认识。后来觉得人家倒掉牛奶说明他们物质丰富,不像我们无牛奶可倒,后来我们物质丰富了,也倒过牛奶,可是那是因为发生毒奶粉事件,牛奶里面掺了三聚氰胺,这个跟资本主义国家倒牛奶不是一回事,资本主义国家倒牛奶是因为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倒掉一些无法卖出的牛奶,以保持市场价格的稳定。再说那时没有牛奶保鲜技术,牛奶保质期不长,市场饱和度高,价格一定很低,有可能都抵不上运费,还不如倒入河中。君不见我国很多农产品比如西瓜上市季节如果遇到雨季,瓜农宁愿西瓜烂在地里也不愿拉到城里去卖,因为一车西瓜卖的钱不够付运费,还不如烂地里。西方国家大萧条倒牛奶其实与我们的西瓜烂地里是异曲同工,是一种理性的“止损”行为。
 
而特普朗减税的意图是降低企业负担,让美国国内的企业能扩大投资,企业好了,就业率和工资就会随之上涨,就会有更多消费。另外,降低税费会把海外企业吸引回来,也就是把海外企业的避税收回美国,这样既可以拓宽开源,又能增加就业。政府虽然减少收税比例,却做大了税基。
 
特朗普的这种想法无异于倒牛奶是一脉相承,现在的“退”是为以后的“进”,也是一种理智的“止损”。但这个想法必须建立在减税成功的基础上。
 
可是美国的企业家们考虑的是减税政策的失败,如果失败会带来什么后果?我想他们不外乎有三种担心。一是如果特普朗减税计划玩砸锅了,美国财政陷入危机,会削弱社会公共建设以及一些社会基础保障,加剧社会动荡,增加社会戾气,甚至有街头革命的风险,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占领华尔街运动。这个就是富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二是在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中,往往出现“短板效应”,木桶的储水量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比最低的木板高出越多浪费越大,社会效率往往会降低,这个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温床和渊薮。三是富人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也是创造者,一个自由的市场是富人企业的所属产品创新应用归集地,如果富人占据了所以资源,那么市场会小众化,企业的产品缺失流动性,那么富人的财富就会很快缩水,比如苹果手机如果只是小众能玩,那么怎么可能诞生出如此大市值的公司?
 
当然,美国的企业家对自身财富的纾解能力也很强,这个跟他们接受的宗教信仰和教育有关。一些富豪的普世思想把扶贫助弱视为己任。富人是社会财富的管理者,按照西方的礼教传统,超过社会基本需求的财富应当回馈社会。比如比尔盖茨捐助非洲儿童接种疫苗,挽救非洲一百多万儿童的生命。巴菲特的慈善午餐,致力于向饥饿、贫困、无家可归和残障人群提供帮助。
 
当然制度是决定财富分配最好的保障。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如果一个政策在运行中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每届四年的大选人们就不再选他,譬如特朗普如果税改失败,加剧美国社会财富分化,那么选票就有可能在二年后把他选下台,换上一个能弥合财富分化的人上来,这就是美国的纠错机制。
 
总之,美国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的纠错机制比较完备,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的能力比较强,但从美国企业家的行为看,不以自己眼前利益所动而考虑长远利益考虑社会大同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中国的企业界来好好学习的。
 
话题:



0

推荐

许权胜

许权胜

9篇文章 5年前更新

资深财经评论人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9篇